載入中...
第三章:二、鴉片問題 
 28 Apr 2024
在19世紀後期,鴉片在中國四川和雲南,已經相當地多了。當需求大於產出的時候,雲 南的生意人,開始尋找能夠栽種鴉片的更多地方,好像是雲南的商人,將鴉片種植引進果敢。因為這裡的氣候環境很適宜鴉片生產。到果敢的人,不久他會發現為什 麼稻谷在果敢不能很好地生長。雖然有足夠的茶葉出產,能夠滿足附近的需求。但對人民來說,當他們在門外邊的雲南,找到一個現成的市場時,鴉片很快就取代了 茶葉,變成了一種經濟作物。

(一)、生產與銷售

據估計:至19世紀後期,在果敢2/3的土地,大約10000英畝,是種植鴉片。如果沒有得到鴉片的回報,在果敢的多數人,每年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面臨著缺糧的困難。

別的生活必須品,也可以從鴉片上得到。疾病比如瘧疾及痢疾,在這個地區是常見病,通過吸食鴉片,可以減輕疾病的痛苦。英國人有一個很值得感興趣的的資料指 出:在種煙地區,沒有染上煙癮的人,只有在那些禁煙的地方才有。在1960年以前和1960年以後這個期間,有一個明顯的區別。1960年以前,鴉片的輸 出,僅僅只是為了維持生活。但是,1960年以後,它的生產已發生了質的變化。

鴉片的銷售,根據市場的需要而變化。當果敢的生產者,還停留在初期的生產狀況的時候,他們沒有什麼改變,只是到街子賣給在外面有聯系的人和對生意很熟練的 雲南或中國生意人。果敢的生產者,沒有精深技術和技巧,去出售他們的產品,對把產品賣給在果敢的生意人,已經感到很滿意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雲南生意 人都到果敢來買鴉片,這些大煙全部輸入中國。當緬甸獨立以後,鴉片生意被國民黨殘軍壟斷,果敢的鴉片,全部賣給了他們。

(二)、國內情況

要了解鴉片產量戲劇性的上升,國內和國際的情況是值得研究的。緬甸的毒品貿易也可以被認為是緬甸軍人政府和撣族少數民族的內戰所直接產生的結果。

撣族反抗緬甸的政府是有歷史根源的。最近的衝突起源於50年代的兩件事情:第一件是政治性的,就是在"丙弄會議"上所規定的撣邦有自主和平等的權利;第二 個反抗的原因是緬甸軍隊的行為,他們對撣族做了大量違犯人權的事情。在50年代後期,撣族土司們被撤除了他們的世襲權,由軍人取代。緬人還不斷地壓迫撣族 人民。撣族初期的反抗是零星的。到60年代,已經發展到足夠的力量。緬軍開始采取對待叛亂武裝的手段來對待他們;其中一個做法是組成了由當地人組成的30 支"民兵部隊"即自衛隊,緬語叫"戛戈也"。這些民兵部隊多是靠毒品交易來供養他們自己。軍人政府沒有經濟能力來裝備他們或為他們提供經費,於是,他們被 允許從事鴉片交易和其它物品的黑市買賣。一部份鴉片也許會通往印度,但主要的還是通往泰緬邊界,其主要原因是那裡的需求量很大,還有國民黨軍能夠提供安全 保護、倉庫設施和交易聯系。

果敢戛戈也,1965年開始成立,並發展成一個強大的組織。在全盛時期發展成為1600人,戛戈也幫助緬甸軍隊收集各種情報。有戰事時刺探軍事情報,以及 在果敢充當翻譯。要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組織每月需要60萬緬幣或大約1萬美元的開支,果敢戛戈也的頭領,每3個月要下泰國一趟,且每趟要50—80輛大車及 100多匹騾子組成的馬幫,來運送一切可賣的貨物,包括珠寶、玉石、古董和最賺錢的毒品。

果敢戛戈也的首領是羅星漢,是一個家在中緬邊界,果敢東部叫大竹箐村的人。1935年出生,他是彭家聲的親家。他在新城接受教育。中學畢業後,他在衙門任 職,最初時,任一個低下的職位。當時,楊金秀執政。羅星漢在楊金秀手下做勤務員。1963年,當果敢土司及其他楊家成員在腊戌被政府扣留時,羅星漢的鴉片 車隊及他本人也在大其力被扣留。1965年,當楊振聲發動果敢起義時,羅星漢被軍事情報局(M·I·S)委以組織一支人數是150人的反叛亂組織。由於語 言障礙,緬甸軍隊沒有關於當地情況的知識和情報,所以選擇果敢當地人是他們利益的最好服務對像。看起來好像是羅星漢勸說了軍事情報局任用他,但他在緬語上 的局限性對軍事情報局來說還不會是最好的人選。無論如何,直到緬甸共產黨(CPB)的果敢部隊幾孚占領滾弄以後,羅星漢才得到情報局的同意,讓他擴充他的 自衛隊。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滾弄戰役,該戰役打了42個晝夜。

1968年,彭家聲和他的弟弟領導的緬共果敢部隊占領了除滾弄以外的整個果敢。1970年,緬共對滾弄發動三面攻勢,截斷了緬軍的補給線,緬軍一時士氣低 落,曾經考慮放棄滾弄。為了阻止緬共繼續向腊戌挺進,滾弄大橋將被炸毀。但是羅星漢勸說緬軍守住公路利用空軍和炮兵支援他們。緬共因此遭受重大損失而退回 老街。從此以後,果敢大部分地區控制在緬共手下,只有滾弄還控制在軍人政府手中。由於果敢丟失掉,羅星漢被迫去尋找更多可以栽種鴉片的土地來支持他的軍 隊,開始在當陽附近及撣邦地區原來沒有栽種過鴉片的地方栽種鴉片。

第二點是,1963年,當軍人在軍事政變中取得統治權時,統治集團開展了一個社會主義計劃,將所有企業收歸國有。當時共有22個公司來負責供給生活必須 品,但想不到的是緬甸從此面臨生活必須品嚴重匱乏。這是因為被收歸國有的企業和工廠缺乏有經驗的專門人才來管理。於是戛戈也也通過鴉片交易,又熟習邊界道 路交通情況,乘機開始走私販賣生活必須品。在當時,他們被戲稱為"第23公司"。泰緬邊境當時只是撣族和國民黨(KMT)殘軍往來運輸的通道。戛戈也出現 後,這些通道變成了走私者謀求生計往來的主要通道,而且為鴉片生意開辟了更多的市場。更有甚者,這些戛戈也自衛隊,除用車輛運輸外,還用飛機為他們運輸貸 物呢!這些都是緬甸政府的軍人默許的結果。據估計從1968年至1973年之間,羅星漢共出口了200噸鴉片。

1970年,軍人政府開始感受到由戛戈也所帶來的壓力,於1973年將戛戈也組織撤銷。在緬甸歷史上黑暗的一頁終止了。

(三)、國際的要求

關於毒品的爭論好像只是一個單方面的問題,但從簡單的經濟觀點來考量,在任何一種交易中,都有買和賣。對任何一個物品來說,需要有一個市場來出售。因此在 1968—1973年之間,因為毒品在西方有一個龐大的市場。如果在亞洲,它可能會是土耳其或巴基斯坦。在那裡,這些毒販會很容易找到物品的市場。西方需 求的增加被認為是生產地區的責任。在這個有疑問的時期,就緬甸和所謂的"金三角"而言,最直接的市場就是越南。在那裡,5萬美軍中的10—15%被估計 是"癮君子"。

禁  止  當緬甸成為英屬印度帝國的一部分時,英國政府很難控制鴉片的生產。當時印度方面用船運往中國銷售。1923年,第一個企圖將鴉片的生產和銷售制度化的法律在撣邦公布,要求撣邦土司們遵照執行。
但,這個法律沒有在果敢施行。這是由於以下的原因,種植和買賣仍然允許。第一點是,由於果敢在邊界戰略上的地位,英國政府希望鞏固果敢對他們的忠實,不讓 他們投靠中國。第二是果敢土司一直都在維護邊界的和平,這樣就為政府省下一筆為了維護邊界安寧而駐軍的軍費消耗。第三就如一位英國官員所寫的一樣:
"果敢……以鴉片為生已經好幾代了……,完全的禁止只能動用武力,而人民將會更貧困。只有當中國停止了種植,這邊將有可能采取同樣的行動。"

英國人離開緬甸以後,新的緬甸聯邦政府曾為減少種植和買賣鴉片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得不到顯著的效果。因為那些種植的地區,比如果敢和景棟都不在緬甸政府控制之下。從1962年開始,鴉片生產明顯地上升,就像上面所提到的一樣。

當禁止鴉片只是一個當地的問題時,1970年它成為了一個國際公認的問題。1971年,當尼克松總統向毒品宣戰時,美國毒品管制機構,開始對那些從事毒品 買賣的大毒販,比如羅星漢和坤沙采取行動。但羅和坤沙被置於鐵窗之後,仍沒能停止毒品的流動。事實說明:只要它還有市場,真正禁絕毒品的問題,還值得討 論。對種植鴉片的人來說,只是一種求生的方式而已。對撣族反抗武裝力量來說,毒品交易只是他們用來維護自主權的手段。對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沒有任 何人可以估計和衡量。但是,對這個問題真實性的認識,將會是任重道遠的。

附加檔案


Comments:

Power By SITES.COM.MM 回應:0.01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