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第二章:七、內部鬥爭 
 28 Apr 2024
楊國華年已50歲,仍沒有孩子。1870年他到大理時,曾到觀音廟求子。也許是巧 合,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一年之後,他的夫人確實生了一個男孩。4年後,楊國華去世,留下他的孤子繼承他的世襲地位。此時,楊國華的六弟楊國正,眼看其侄子 僅4歲,加之他與其長兄的密切關系,他就代其侄子攝政。在楊國華臨死之前,楊國正曾向其長兄莊嚴的發誓:他會像親生兒女一樣把其侄子扶養成人,並讓其繼承 長兄的土司世襲權。

1879年的春天,天花傳染病席卷果敢。楊國華的孤子楊春榮也被感染,病情相當嚴重。附近所有醫生,都被請來幫助診治,但始終未能痊愈。一天晚上,楊國正 莊重地點燭焚香,祈禱觀音,保佑他的侄子。並說:如果天意真的要損折一人,求觀音在他的10個兒子中選擇一個。結果,楊國正的親生兒子,確實夭折了一個。 而他的侄兒子楊春榮,則慢慢恢復了健康。

在楊國正的統治下,果敢在撣邦贏得了最強和最有影響力的名聲。在征服猛汞和滾弄以後,果敢的領土變得完整了。他在人民之中的聲望很高,他活到80歲,統治 了45年。1886年英人占領上緬甸,並將果敢列入木邦轄下49個縣之一,承認果敢在撣邦中的影響力。在這種行政區劃下,一個縣有一個土司來管理,但果敢 從來沒有承認過木邦的領導地位,都是直接跟英國人打交道。英國人對此深感驚異:以果敢的幅員、困難條件,居然會有那麼多的人口,並在撣邦中成為最富有的一 個縣。在土司中,楊國正被認為是最有勢力的人。對他的鄰居來說,楊國正被稱為"六官",果敢則被稱為"六戶"。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他打過好多年的仗。但 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他在跟耿馬猛肯(Mong Hkeng)打仗時,因銅炮槍槍管爆炸,差點把他的眼睛弄瞎掉。英國人斯高特對此有如下記載:"他現在除了從黑暗中分辨光線之外,能做的事已經很少。但他 精力充沛,而且在自己的掌握下行動。"1897年,果敢成為英屬緬甸一部份之後,他被頒發有下屬說明的ATM勛章:"頒給果敢六官盡職獎章(金質勛章)。 這位下屬首領,一直忠於他的宗主北部興威土司。在過去50年動亂中,他保護了他的地區不受傷害。他在他的上司和同僚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英國官員的報告 中,他是一個對於來果敢的英國官員,永遠會給予一切幫忙的人。近期,他盡其所能,支持幫助建立了多牛營盤。"(譯注:"多牛"、"獨牛",即老街也)。

在這期間,他的9個兒子,分享其父親的威望和影響力。他們每人都有官職。最大的兒子楊春達,在軍事方面很突出,曾隨父親及堂兄楊春榮,參加過許多戰鬥。他 在1922年去世。當土司繼承權被提出來的時候,楊國正的兒子們均以為,應該在他們弟兄之間選1人。當楊國正決定,由其侄子楊春榮繼承,也是履行他的諾言 時,在其兒子中引起了不滿,甚至憤怒。但,楊國正還是在1916年,把世襲土司權位傳給了其侄子楊春榮。

1920年,楊國正去世,為了緩和局勢,減少家族間的不和。楊春榮將土司一大部份權利,分給楊春沛或稱八老爺;楊春錦或稱九老爺;以及楊國正的長孫楊文 煥。楊文煥管理猛汞並掌握兵權;楊春沛管理金弄山。楊春錦管理常菁山和滾弄。楊春榮自己僅管理果敢中部。這樣,果敢就形成有同樣權力的4個人在管,而且他 們之間,不協調、不合作,各自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有勢力。雖然在繼承權上,楊春榮是世襲土司。但鑒於他與他的叔叔的特殊關系,特別是自己的生命與地位,都是 叔叔給的,欠下很大的人情債。因此,對於當時果敢四個弟兄分治局面,實感束手無策。久而久之,這在人民中產生了不安,衙門之間則關系緊張、不和睦及捉摸不 定。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也促使了衙門內一些太太的陰謀活動。她們中的一些人,是很積極的。據說結果發生了楊國正的二太太雷氏小丙,即楊春錦和楊春沛的母親 陰謀策劃的案子。太太們之間的互相指責和攻擊,更加劇了原來就存在著的緊張關系。

最後發展到分家。楊春榮就此到柞地林新蓋了一所衙門,即大家叫的"新衙門"。原楂子樹衙門被稱為"老衙門"。
1929年,楊春榮去世。就在楊春榮去世當天,土司職位法定繼承人楊春榮的長子楊文炳,接到木邦衙門的傳喚,說楊國正的兒子楊春沛、楊春錦2人,就果敢土 司繼承權問題,已上告到木邦土司。要他馬上到木邦對案。這種做法在這個服喪的時候,對楊文炳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楊文炳只好強忍悲憤,把他父親喪事, 交給其弟楊文燦運籌。然後,前往木邦,去面對這個案子。當他到達木邦的時候,也不管他是在服喪期間,硬要他穿上新衣服上公堂。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木邦土 司接到報告,說楊春榮、楊文炳父子,有脫離木邦的願望。形勢對楊文炳相當不利,因為他一個要面對其8個叔叔。當時,他的二弟楊文燦只有25歲,最小的弟弟 楊文雄僅9歲。為了告狀,他向他的三姐夫彭老爺借了一大筆錢;彭老爺的財富,是為英國人馱腳運輸賺來的。楊春錦和楊春沛,則有整個老衙門支持他們,這樣, 他們好像就擁有了用不完的財力。再加上楊文炳的這些叔父,都精通武藝,又與木邦土司Sao Hom Hpa昭洪怕有著長期的關系,因此,他們在木邦衙門,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判決很可能會對老衙門方面有利。

不像他的父親,楊文炳是一個真誠的和有抱負的人,他不會接受木邦土司衙門的判決。他決心就是傾家蕩產,也要爭回土司世襲的權利,因為他們這一族支的存在十 分重要。於是,楊文炳即不斷地通過英人在貴概的督察,向在仰光的英國總督申訴,由於他的堅定不移申訴,促成英國人對這個案子作出了進行全面調查的決定,並 在老街召開群眾大會,征求老百姓的意見。結果,人民喜歡的是楊文炳。對此,仰光方面否定了木邦的判決。對楊文炳來說,這是真理戰勝金錢和影響力的勝利,也 是英國司法公正的一種表現。

由於這個決定帶來的原則問題,楊文炳面對著的是一個潛在著的反叛逆流,特別是八老爺及其追隨者。對此,他首先拘捕了八老爺,(澤者注:即楊春沛)並將其驅 逐出境,宣布不得再踏入果敢領土。同時,沒收了九老爺的所有財產。九老爺(譯者注:即楊春錦)被迫離開果敢,遷居貴概。這種做法表明:果敢任何人與楊文炳 爭權,都不會被容忍。這樣,楊文炳就建立了自己的權威,果敢重新恢復了一個核心的行政領導。

在這場訴訟之後,楊文炳希望建立一個比楊國正時代更大的王朝,這種抱負也許是楊國正感染傳襲下來的。因為他的父親楊春榮留給他的財富極少。楊文炳的二兒子 楊振材還記得: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家裡吃玉麥砂摻飯,以及母親蔣淑敏反反復復為他們縫補衣服的情景。在楊文炳和蔣淑敏結婚的早期,困難的環境逼使她必須 下地干活。楊文炳的第一步,就是鞏固他的權力。九老爺被驅逐到貴概,楊文炳再也沒有見到他。直到二戰之後,當九老爺回來向他請求給予在滾弄渡口收稅維生 時,才叔侄重逢。這對當年曾不可一世的九老爺,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恥辱,但楊文炳還是拒絕了他的請求。九老爺只好返回貴概,從此,再也沒有返回果敢。 1978年,他在腊戌去世,享年84歲。

楊文炳這一族支,在鬥爭中保留了下來。也許他的理想是希望一代比一代更強。楊文炳是一個崇尚儒家思想傳統,很有原則、很重視權勢的人。他有遠見,思想進 步。他還寫詩。他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從他寫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感情和他的人生經驗:"盡管我的計劃不夠圓滿,但希望和平與安寧,永遠降臨給我的人 民和我的家庭。"

楊文炳認為由其父親興建的柞地林衙門,不僅僅只是土司行政中心,在他的子孫心目中,還是一個值得驕傲的紀念館。為了擴建衙門,他在中緬邊界兩邊,訂購最好 的建築材料,並從中國請來優秀的建築工匠,擴建這個土司衙門建築群。衙門是從楊春榮開始修建,到1939年才由他的兒子楊文炳完成,但4年後卻被日本人給 燒毀了。衙門座落在一個腑瞰新街的山麓丘陵之間。周圍有白色的石灰粉刷的圍牆,正房坐北向南。兩邊則有土署辦公用房、住房、廚房及馬圈,還有佣人住房、部 隊住房等。當你走近衙門建築群時,出現在你面前的是30英尺高的大門。穿過大門,要向上登100級石台階,才到達正房。在石台階的兩旁,辟有3個休息台。 每個休息台,都種有從我的祖母蔣淑敏就培植下來的果樹和鮮花。這些台階,台長1.5米—2米(5—7英尺);每台由3條石條組合而成,每條石塊長70釐 米、寬60釐米、厚40釐米。在到達第三級也就是最後一個休息台時,辟有一個用同類石板鑲地坪的院子,其面積為20×30米,即40×60英尺。穿過院子 即是正廳房子。正廳兩側,分別建有比正廳稍低一些的房屋。正房是有鑲有精致木雕門窗的中國式建築。土司及其幕僚就在正房大廳,接待來人來訪。在未到達正廳 之前,必須經過兩道守衛,一道在大門,一道在正廳門。會見時,土司會坐在正廳中央,投訴人會跪下瞌頭。土司會一一詢問他們有什麼事,通常大多數是冤情。土 司聽完他們的陳述,會分別作出處理的決定。來告狀的人聽到決定後,以再度瞌頭,表示辭謝。然後,來人會被帶到廚房就餐,並視情況或賜給一套衣服,或賜給一 點糧食,或賜給一點零用錢。所有到衙門拜會土司的人,無論怎麼窮,都不會空手而來,都會帶上一點禮物,這是表示對土司的尊敬。

楊文炳為了建立他的理想,他找到了他理想的助手即土司太太,她的名子叫蔣淑敏,她是一個鎮康土生土長的姑娘,她是一個精力充沛、勤勞,而且有堅強個性的 人。她14歲結婚,是一個漂亮的姑娘,而且以其"三寸金蓮"及愛發脾氣而聞名。1930年,他們的大兒子楊振源,在腊戌死於食物中毒。這件事恰恰發生在家 族內爭之時,所以,引起了很大的懷疑。土司夫婦相信,他是被人故意投毒致死。從那時起,土司就產生了一種概念,即不相信所有的追隨者,會完全的忠於自己。 土司太太蔣淑敏,開始培養自己的心腹,以便經常向她告密。這樣對土司的反抗逐漸減少,最終銷聲匿跡了。這些反對派人士有的遷徙到其他地方,或許以後又再出 現,比如土司的二組夫(姓彭)來說,當新老兩個衙門正在內爭,誰也料不定誰勝誰負時,這個精明的生意人,為了在兩個衙門爭執中間,保住自己的中立地位,他 又娶了老衙門的一個小姐做他的小老婆。這樣一來,在新衙門方面,他本來是個姐夫;在老衙門方面,他又成了一個妹婿。當英國人將繼承權判給楊文炳時,不是楊 文炳而是蔣淑敏對彭的投機取巧深表不滿。彭為此被迫遷徙常菁山。對某些人來說,土司太太比土司更可怕。她生過7個兒子,並讓他們知道他們各自的責任。結 果,他們在建造未來楊家的過程中,各盡其能。

附加檔案


Comments:

Power By SITES.COM.MM 回應:0.0151 秒